出借人篇——非法金融活動風險防范指南
出借人應熟記以下常見非法金融活動形式(包含但不限于):
一、警惕“低、短、高”類金融投資活動
部分違法機構通過“門檻低、周期短、收益高”的產品/服務特點,引誘出借人投入資金。此類運作違背價值規律,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一旦資金鏈斷裂,出借人將面臨嚴重損失。
二、警惕“金融創新”等迷惑性噱頭
通過“虛擬幣”、“區塊鏈”等金融創新概念對非法金融活動進行包裝、營銷。提醒注意的是:目前中國不允許任何虛擬貨幣流通;其次,出借人需對“區塊鏈”等創新金融題材產品提高警惕。
三、警惕國家明令禁止開展的內容
金融平臺不得開展有關法律法規和行業主管部門明令禁止的違法活動內容,如無指定用途的網貸、“校園貸”、“培訓貸”等。
四、警惕利用“專家”推薦、證明的活動
金融平臺不能利用監管機構、學術機構、行業協會、專業人士、受益者的名義或形象進行推薦、證明。如某金融平臺有“學術專家”參與推薦,請留意其是否開展違法違規活動。
五、警惕發展下線領取“分紅”等
投資金融產品時,若出現類似于“拉人頭得收益”等需要出借人發展其他參與者加入的盈利方式,應警惕“以新養舊”的龐氏騙局。
出借人可以通過“三多”原則提升辨別非法金融活動的能力。
一、多問
對于有意向投資的金融產品,應該仔細詢問該產品的期限、投資方式、收益方式及其風險情況,同時應通過市場監管局登記資料或政府網站等渠道,對發放此金融產品的公司進行經營資質、信用信息等調查。
二、多想
作為出借人,應審慎思考、提高警惕,避免盲目、沖動地進行金融交易。充分認識“你看中的是高額利息,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對“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等投資項目冷靜分析,避免上當受騙。
三、多學
出借人應學習積累廣泛的金融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識別非法金融活動的能力。了解互聯網金融基本知識,掌握常見非法金融活動的識別方法,提升自身的金融素養,才能應對不斷變化的金融市場。
如不幸遭遇非法金融活動傷害,應理性維權。
理性維權步驟:
步驟1 受害者立即收集相關證據(如投資合同、賬戶信息、轉賬記錄或銀行流水等)以及出借情況說明等資料到公安機關進行報案。只要符合各類非法金融活動的立案標準,公安機關將立即立案偵查。
步驟2 報案后,受害者需向公安機關真實反映自己所掌握的平臺犯罪事實,并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偵查案件。公安機關偵查終結后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經法院判決生效后,才能返還受害群眾的損失。此過程需要一定時間,受害群眾需調整自身情緒和心態,理性維權。
“金鷹投訴舉報中心”小程序
2018年9月5日,省防控中心聯合騰訊推出“金鷹投訴舉報中心”小程序。“金鷹投訴舉報中心”小程序已具備隨手拍、查詢及投訴舉報功能,極大的方便了老百姓對身邊的非法金融活動進行查詢舉報,幫助廣大人民群眾防范金融風險。
互聯網時代非法金融活動不斷變化,判斷難度也越來越大!只有不斷學習金融知識,提高自身金融素養,才能防范金融風險。
龍川縣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龍川縣金融工作局
2020年1月21日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